隨著消費需求轉變,消費者正在逐漸脫離“躁動”的酒吧,轉而選擇氛圍相對安靜的酒館。3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后海酒吧街時注意到,雖然酒吧內均有演出,但與“躁動”的演出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酒吧內寥寥的消費者。值得注意的是,與“躁動”的酒吧不同,相對安靜的酒館上座率相對較高,消費者多以好友聚餐、聊天為主。
業內人士表示,年輕消費者更注重消費場景的氛圍和感覺。過去酒館業態選擇相對較少,酒吧是消費者的首選。隨著業態的多元化,消費者的選擇也逐漸增加。酒館氛圍好、價格相對便宜,而酒吧多以演出吸引消費者,環境相對喧鬧。
酒吧、酒館兩極化
與昔日人聲鼎沸的熱鬧場景不同,酒吧似乎正在淡出消費者的選擇。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后海地區酒吧時注意到,雖然有駐唱歌手以及演出,但酒吧內的上座率卻是寥寥無幾。
北京商報記者在后海酒吧街走訪時發現,諸多酒吧會有攬客的工作人員上前搭訕,并介紹酒吧酒單飲品等。在被問及酒吧內上座率如何時,銀海軒酒吧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天氣較冷,所以酒吧內消費者相對較少。事實上,后海酒吧街、煙袋斜街等地,晚上依然有許多消費者打卡拍照,但進店喝酒的并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里屯酒吧街騰退后,后海酒吧街一度成為京城飲酒主要場所。然而隨著消費需求轉變,后海酒吧街也正在逐漸從消費者的選項中淡去。有攬客的工作人員表示,春節期間店鋪內上座率也不算太高,基本在30%左右,多以去后海游玩的游客為主。
與后海酒吧的冷清不同,酒館的上座率則相對可觀。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隆福寺地區精釀酒館時發現,與“躁動”的酒吧不同,酒館內氛圍相對安靜。消費者多以好友聚餐、情侶約會為主。消費者李女士向記者表示,平時飲酒基本都選擇在小酒館。小酒館氛圍好、安靜,適合跟朋友聚餐、聊天。酒吧這類有演出的環境比較吵,基本不會去。
業內人士表示,酒館和酒吧在氛圍上有所不同。酒館通常更注重舒適的氛圍,可以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而酒吧則更側重于提供音樂和舞蹈表演。酒館的興起并非偶然,也與當前市場趨勢有關。
年輕消費者飲酒需求更偏向社交化、場景化。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酒館業態可以滿足年輕消費者社交屬性和休閑屬性的消費需求。
消費需求轉變
以前喝酒只能去酒吧,在吵鬧、昏暗的環境下靠喊溝通;現在則是可以選擇去環境安靜的酒館小酌。酒館賽道崛起的背后,是酒類消費人群逐漸年輕化,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轉變。
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論是喝酒的還是看演出的,其實都不太會選擇去類似傳統酒吧。傳統酒吧提供的酒水相對單一,都是超市可以買到的普通啤酒;但酒館酒水選擇相對較多,還可以提供特調酒。
作為夜場渠道方面“專家”,百威亞太夜場渠道銷量也出現下滑。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聯席主席楊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威亞太最初就是在夜生活渠道打造了百威品牌。十多年前,百威啤酒約80%的銷量來自夜生活渠道,如今只有三分之一多的收入來自夜生活渠道。
事實上,酒吧逐漸淡出消費者的選擇并非偶然。酒館業態興起的背后,是年輕消費者的崛起。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酒館市場年齡在18—24歲的消費者占比達56.7%、25—34歲的消費者占比達27.3%。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進一步表示,傳統酒吧上座率不及酒館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結構出現變化,導致傳統酒吧吸引力降低。酒館和酒吧的差異化在于個性化的突出,與酒吧的消費模式相比,酒館的消費模式則顯得更靈活、新穎,更能滿足消費者對需求的變化。
消費者李女士表示,自己平時會在小紅書平臺搜索各類特色酒館。在搜索時,自己首先會選擇環境好、裝修有特色的酒館。除環境好之外,酒館可以跟酒保溝通自己的喜好,為自己提供想要的酒類產品。
隨著消費需求轉變,國內酒館行業收入規模也在不斷提升。安信國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中國酒館行業整體收入規模從2015年的84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1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7%。預期2025年達到1839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8.8%。
多元化發展
隨著酒吧市場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上也涌現出諸多不同種類酒吧。精釀酒館、以餐食為主的酒吧、白天售咖啡晚上賣酒的店鋪陸續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在巨大的市場面前,諸多企業也紛紛下場,入局酒館賽道。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了解到,2023年初,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酒類經營、酒吧服務等。2022年,青島啤酒成立精釀生活mall,同時還在全國布局200余家“TSINGTAO1903青島啤酒吧”,滿足消費者對啤酒的沉浸式體驗。同年,燕京啤酒打造的“娛樂+社交+文化+消費”場景——LIONK獅王餐酒吧在中德產業園店與首鋼園店同時開業。
事實上,不論是精釀酒館還是大廠自營酒吧,在消費場景、形式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都與傳統酒吧有所不同。傳統酒吧的“躁動”文化,在精釀酒館或者是大廠自營酒吧并不多見,更多的是注重氛圍感和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需求發生轉變,加之傳統啤酒大廠做自營酒吧以及新興精釀品牌出現的背景下,國內酒吧文化也正在從此前的“躁動”逐漸回歸理性,啤酒大廠、業外資本以及酒館經營者更加注重細分市場。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目前國內酒吧市場正在逐漸擴大。同時,市場上也新增諸多新型酒吧門類。未來酒吧業態會向著多元化發展,同時還會更加聚焦細分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 翟楓瑞
本網站所有內容屬北京商報社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報總機:010-64101978 媒體合作:010-64101871
商報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21號 郵編:100013 法律顧問: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010-82011988)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276691 舉報郵箱:bjsb@bbt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0800372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4555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1120220001號